【编者按】候鸟南飞在秋末。而在北纬23度的东莞,“候鸟”与盛夏一起抵达。这些在老家读书、来城市度假的孩子被叫做“小候鸟”。他们的暑期生活过得如何?连日来,南方日报走访了十多家企业,深入了解他们的暑假生活,见证这座爱心涌动的城市对他们的关爱,也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南方日报》8月28日“东莞观察”版


  ●撰文:杨钧涵  陈琬莹  龚名扬  策划/统筹:靳延明   


 8月26日下午,东莞东火车站,来自湖南衡阳的东东背着新买的书包,手提可以背唐诗读单词的语音学习机,在奶奶的陪伴下登上回家的列车。过去一个多月,这个8岁的男孩与爸妈一起参加了去广州、珠海的亲子游,还加入了“爱心传递夏令营”活动,“摸到了机器人的手”。“暑假过得很快乐,回去要好好学习,寒假再过来跟爸妈一起过年。”东东高兴地说。

每年暑假,像东东一样数以万计的“小候鸟”从四面八方来到东莞,这样的旅行,不仅意味着亲人的团聚,更意味着打开一个“外面的世界”——在他们到来之前,东莞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社工机构全体总动员,紧锣密鼓地筹备“小候鸟”的亲情之旅——户外拓展、艺术体验营、亲子互动、科技夏令营、体育俱乐部……一项项精心筹备的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我们希望他们作为‘小候鸟’飞到父母身边时,能有丰富的活动,引导父母参与他们的成长,不让他们二次留守。”东莞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从留守到相聚,希望“小候鸟”能在这期间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提升核心素养,健康快乐成长。

1 、企业自主策划    为孩子们设计缤纷暑假生活

“我可以打印超人吗?”“我想要一只猫!”在盟大集团的“塑料小博物馆”,30多个孩子站成一圈,把3D塑料打印机围得严严实实,看着眼前的新奇机器一点一点“吐”出一只塑料小鸟。其中一位男孩尖叫,“原来我爸爸工作的地方这么厉害”。

小候鸟参观盟大集团设计部


这是日前盟大集团发起主办的东莞第二届“候鸟归家”公益活动现场的一幕,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体验生命安全教育,学习暑期安全知识;听百岁老干部励志演讲,了解东莞历史;去湿地公园徒步,亲手设计一套邮票;与宏远篮球队队员打球,与国家级足球教练踢球;到父母工作的企业参观,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了解东莞“智造”……

“以前觉得东莞‘抢’了我的爸妈,让我变成留守儿童,但现在我非常喜欢东莞,想来这里读书。”来自湖南的李子琳说,过去并不了解东莞,参加活动后她不仅增长了见识,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也更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对这座城市多了一种亲切。“夏令营再久一点就好啦。”

十多年前,该活动的策划人之一、盟大集团副总裁彭添才也曾是留守老家湖南的“小候鸟”,对于公益活动的热情,也是来自那份“候鸟”情结。经过多年奋斗,他早已在东莞安家立业,融入了这座包容温暖的城市。“我很希望‘小候鸟’们能通过家人更多地了解东莞、爱上东莞,像我一样在东莞成家立业。”他说。

对于“小候鸟”来说,来到东莞第一个栖息的地方,就是父母所供职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每年为迎接这些特殊客人的到来都要做足功课——安排暑假行程,策划特色活动,引导亲子互动,希望小朋友们在快乐的体验中了解父母工作的地方、所在的城市。

8月的一个下午,在唯美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一群“小候鸟”一字排开,手上满是黑乎乎的泥,脸蛋也成了“小花猫”。旁边,家长们高举手机对着孩子拍个不停。

“公司的活动近、安全还免费,外面的兴趣班贵,还要接送。”王先生是唯美陶瓷的员工,孩子已参加了5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夏令营。暑假期间,他和妻子还要上班,孩子缺少玩伴、照顾和兴趣活动,而公司的夏令营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 、社会组织关爱    每年举行300多场夏令营

如何让“小候鸟”过一个精彩快乐的暑假?如何让父母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交流?东莞正以自己的温度探索、行动。

近年来,东莞不断加强对外来务工及其子女的帮扶力度,加入并整合了东莞市文化馆、人力资源局、教育局、妇女联合会、街道办、公安部等多部门的力量,在全市范围内作出示范和引领。

自2017年暑假起,情暖童心·莞爱童行——小候鸟爱心传递夏令营活动便成为全市范围的活动。这个由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共同指导,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夏令营为期三天两晚,每期有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免费参与。

“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了解父母所在城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增长更多见识,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谢洪涛说。

笔者了解到,东莞市不少部门、镇街成立了各类“小候鸟”志愿服务,文化场馆、社工组织开设专门的“小候鸟”活动室和公益教学班,努力让孩子们进城后面对陌生环境不孤单,学习不易学到的东西。

8月25日晚,东莞市文化馆公益品牌活动“一见你就笑——小候鸟艺术成长夏令营专场演出”在东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欢乐上演。这既是2018年“一见你就笑”的第五期,也是2018东莞青少年艺术季之小候鸟艺术成长夏令营的孩子们的专场汇报演出。东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夏令营不但让“小候鸟”们学习了艺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里收获了友谊,锤炼了品质。

据介绍,2017年东莞仅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依托社工服务站,就开展了382场“小候鸟”夏令营等系列关爱服务活动,服务外来务工者及子女3.24万人次,相当于东莞各镇街园区平均有12场活动。如果加上企业自发组织的,数量更多。

3 、弥补亲情一课    春风化雨滋润孩子心灵

东莞全市常住人口834.2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622.94万人。庞大的外来人口数量,使“小候鸟”现象在这座制造业城市格外突出。

据介绍,东莞企业员工大部分来自外地,其中就有不少人与孩子分居两地,此前出现过留守在家的孩子一度与家长疏远,假期的团圆也不愿意来到东莞,来到东莞也可能因为家长的忙碌“二次留守”。

唯美陶瓷人力资源部经理彭东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一到暑假,员工宿舍区全是孩子,但公司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时间不稳定,很难保证孩子们有人照顾。”

五年前,在公司“家文化”的倡导下,唯美陶瓷员工开始自发组织“小候鸟”夏令营活动,从一开始的自编自导到后来与政府部门、专业青少年拓展机构合作,夏令营活动越来越丰富。“小候鸟”不仅可以度过一个充实暑假,还在此过程中与家长增进感情,锻炼胆量自信。

唯美陶瓷员工陶女士还记得,第一年公司举办夏令营的时候,9岁的小女孩雨涵非常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后来,在大家的疏导之下,小女孩慢慢开朗起来,今年还来到了东莞读书。

“夏令营是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父母不在身边,老家爷爷奶奶也缺乏正确指导,很多问题就会被疏忽。”陶女士说,这样春风化雨的活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爱与被爱。

这样的案例,在唯美陶瓷的“小候鸟”夏令营上还有很多——一名10岁的小男孩,在夏令营上担任小主持之后,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锻炼了胆量,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声;一位小女孩几年前在夏令营上接触到了围棋之后,一直坚持学习到现在;还有的孩子在活动中拓宽视野,愿意将东莞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作水平明显提升……

长期的探索让东莞企业举办“小候鸟”夏令营轻车熟路,不少企业的小候鸟公益活动均与政府、权威社会组织合作,取得明显效果。

在长安镇,美泰集团今年迎来的“小候鸟”年龄悬殊,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已经10岁。过大的年龄差距增大了活动组织和学习体验的难度,但这难不倒这家以生产儿童玩具为主业的公司。

作为东莞率先组织“小候鸟”活动的企业,七年来美泰集团一直在探索让“小候鸟”活动专业化的合作机制。“我们现在与长安桃李幼儿园合作开班,4—6岁的在幼儿班,7—9岁在少儿班,一共服务60个孩子。”美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幼儿园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场地,教孩子们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每个班两位老师的配置也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充分的照顾。

4 、多方联手配合    期待关爱行动常态化

有观察人士说,“小候鸟”问题从深层次看,反映的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转型中城乡二元割裂、地区发展差距等诸多矛盾。

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首次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顶层设计。文件明确提出,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实现“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

笔者走访了解到,子女教育也成为影响异地务工人员在莞扎根的最大问题。东莞有关部门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异地务工人员在莞长期工作最大问题,选择子女上学的有65.3%。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在对离莞异地务工人员的调查中,陪同孩子回出生地读书或回老家照顾孩子是他们离莞回乡的最大原因。

因此,东莞各个部门联动发力,一方面通过在全国率先实行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等方式,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联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形成常态化的关爱保护体系。

近年来,东莞通过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和政府行政资源不断提升关爱“小候鸟”等群体的社会服务水平。例如,以“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引导和开展志愿者工作,如横沥隔坑社工服务站、石排服务点、普惠驻望牛墩服务点、大岭山服务点、乐民驻万江服务点等通过社工带志愿者组织开展新莞人子女“新候鸟计划”、“蒲公英困难新莞人帮扶计划”、“周末学堂”、“假日学堂”环保活动、困难新莞人家庭慰问、社区游园活动、企业团体活动等。

“虽然有社会各界的努力,但对‘小候鸟’的关爱依然还有改进空间,例如每年暑假东莞都有‘小候鸟’由于疏于看管、缺少陪伴、好奇心驱使导致走失。”东莞一位社工机构负责人说,由于孩子留在城市的时间有限,需要不断完善探索让关爱“常态化”。她建议,相关关爱活动延伸到寒假,并鼓励志愿者在上学期间定期问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心理专家辅导、编制“亲子沟通手册”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中。

“东莞大量的产业工人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背井离乡却与子女无法团聚,帮助‘小候鸟’也是帮助建设东莞的产业工人。”上述负责人说。